当前位置:上海MBA首页 >> 上海EMBA总裁班 >>院校资讯 > 正文

我在纽约读MBA,纽约大学两年深造求职记

日期:2019-11-19 15:21:41


《纽约客》的主笔E. B. White曾这样描述纽约:

对于任何企求离奇奖赏的人,纽约会送上两件礼物:孤寂和私密。

来自异乡的人们,让拥有800万人口的纽约,变成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。艺术与商业、娱乐与金融,都在这里奇妙地融合,机遇与挑战的碰撞,也让它成为最让年轻人向往的地方之一。

在纽约大学NYU攻读MBA学位的Bella,与纽约相处两年,亲身体验到了NYU教学、求职的细节,也积累了和这座城市学习、生活有关的点滴记忆。
 
从申请到毕业的时间,好像不过是人生的弹指一瞬,但这段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,却可以深入一生。

嘉宾姓名:Bella

录取项目:纽约大学(NYU)两年制MBA

GMAT分数:730分

托福分数:119分

去纽约之前,我一直经历的是国内的高等教育。我本科在一所211大学 ,也是985院校的研究生,有4年国企经历,这样的背景在申请NYU MBA的学生中可能并不算突出。

当时考虑攻读MBA的主要原因,是想在职业上转型。读MBA之前,我在传统行业做内部战略,但整个行业趋势在改变,我需要思索的是下一步往哪个方向尝试。

在探索转变道路的过程中,我需要一个能够以较小的风险不断尝试各种可能,而攻读MBA的两年时间正好能提供这样不断试错的环境。

对整个决定起到加速作用的,是我遇到了一群一起想申请MBA的小伙伴,常常一起探讨思考职业方向,让我最终确定这件事值得做的。

当然,从生活上来说,自己也很想去美国开拓一下眼界, 担心这个年龄段若再不尝试,以后就没有机会了。

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真正打算申请MBA的时候,其实对之后的规划没有特别完整,对于未来,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,还是属于比较“懵”的状态。

一旦开始准备申请,国外商学院的很多Essay申请题目会推动你思考,比如“What matters to you most”这样的题目,会要求你对自己的剖析比较清晰。
 
考虑到纽约大学(NYU)是一所传统金融业强校(Finance School),所以当时我的Essay有尝试过往投资方向去写。
 
但很快我就发现,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感觉不够有说服力,缺乏一些Power。于是我很清楚地知道,自己内心并不是很想做这件事情。

在不断打磨Essay的过程中,我也不断问自己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。慢慢地我逐渐明白,自己想做Digital方面的工作,在此之前,我计划做几年咨询,然后最后跳槽去科技和互联网企业(Tech Industry)。

在践行这一职业规划的过程中,我确实也在暑期找到了一份咨询的实习,但后来发现和我想象中有一些出入。因此在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中,我省略了进入咨询公司这一步,而是直接进入了互联网行业,这也是之前试错之后得出的最佳发展路径。

申请商学院的过程,不仅仅只是为了求一个Offer,在申请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借此机会真实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,诚实地面对自己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想清楚自己并不需要读一个MBA的学位,也是完全没问题的,因为MBA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必选项。

只有你真的想明白了,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,对于前途才是最负责的决定,因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读MBA,都需要大量时间、精力和资金的投入。

另外,对于自己的小众国企背景,我觉得需要摆正心态。
 
虽然国企经历并不算出彩,但我明白大部分MBA申请者,都来自于咨询或金融领域。招生官(Admission Officer)会看到很多这样的简历,其实会产生一定审美疲劳,而我如果有比较不一样的 背景,对于招生官来说会更印象深刻。

无论你来自哪个行业,要展现的都是思维逻辑以及思考的深度,在这方面,商学院考核的标准是一致的。

当时考GMAT,最初我并不是非常紧张严肃,而是抱着“先出一个分数”的心态尝试。在复习的过程中,我意外地收获了一些并肩作战的朋友,然后会发现GMAT并不是平常考试那么简单。

在不断复习中,我终于在4月份考出了730分的成绩,后面还尝试想再刷高一点,但是没有成功。此后就把和小伙伴一起准备Essay作为第一要务。

在第一轮申请中,我选择了两所学校,第二轮申请了三所学校,每天业余花2-3个小时的时间准备申请材料。

整个准备过程,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,第一阶段就是考试的硬性要求,第二阶段是写Essay的过程,最后是面试。

对于考试要求,我的理解是:分数越高越好。虽然学校没有官方承认,但是持大陆护照的同学,竞争非常激烈,硬性指标越高越有优势。

整个流程走下来,我觉得写Essay是最难的,因为一方面平日还需要完成工作的任务,另一方面写Essay需要向不同的方向进行尝试,而尝试的过程非常消耗时间。

那时每天我都会早上早起或晚上熬一会儿夜。我感觉写Essay很适合在晚上进行,深夜比较适合理清自己的思路,“拷问”自己的内心想法。

我自己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构想,比如发现自己并不是想通过去NYU转行去做金融。

当时NYU的Essay题目里并没有特别高深的题目,一个是关于职业规划(Career Path)的目标;

另一个是一个自我介绍,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介绍形式,两题都属于常规题。这两年Essay题目好像有一些改变,比如添加了一些看图说话、写作文这样的形式。

其实任何Essay题目都是外在的形式,真正需要你表现的,是自己的内心,需要你想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,怎样去度过一生。当你对这些都特别清晰之后,就不存在所谓“刁钻”的题目了。

我在国内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商科,所以MBA项目里有很多课程我都已经学过。对比中美两大教育系统里的教学内容,我发现NYU更注重自主能动性的拓展。
 
比如,NYU的统计学,它不会教你高级计量经济学之类高深的知识点,而是会强调你分析、思考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,教授很鼓励你发言,也会很想看到大家一起讨论。在课堂上,更大的收获可能会来自同学的发言。
 
关于学习和工作,你自己需要考虑孰轻孰重。通常来说,MBA第一年都会面临马上要找工作的情况,所以第一年优先级最高的是找实习和为工作做准备,第二年才会选择比较有意思、有挑战的课程。

每门课程具体要做多少阅读,根据具体的要求都不一样,商学院有一些课程是基于商业案例(Case Studies)的,这样Reading会特别多;
 
而有一些课程并不需要你做太多的阅读,比如VC Finance的课,可能在课程当中着重观察学生如何去看一个交易(deal),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下,怎么去做一个决策判断。
 
在NYU读书的整体压力,比我预期的要轻松一些,其中一个因素是刚刚提到的教学理念,另外一个因素是NYU的老师都非常能换位思考。

他们都明白MBA的学生有许多是谋求职业上的转型和新拓展,所以教授们会很支持你做职业上的尝试和实践上的学习, 在偏学术理论的部分,他们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。

因此在决定申请前,大家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去读MBA的目的是什么,我不太建议出于学术方面的原因去读MBA。

具体课程方面,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。这门课可能很多学校都有,在NYU,它是专门为想转行到咨询的学生专门开设的。
 
这门课程里,会有校友带着我们接触Base在纽约并且有一些咨询需求的小公司。在参与过程中,我有了一些关于咨询很真实的体会,也让我更好地为后面的职业决策做了准备。

举例来说,一开始客户会聘请我们小组帮他们做一个新的产品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会想和客户要一些数据,但是刚开始客户特别不愿意分享他们的一些商业机密,也导致我们后续工作挺难开展。

这时候,就需要我们主动帮助客户挖掘行业的分析,提供一些他们不知道的观点,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,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基础。

生活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许多旅行的活动,在这些纯娱乐和放松性质的活动中,我曾经去到南美秘鲁。认识了许多背景多元的同学, 探讨问题的时候,有很多有趣的观点碰撞,也让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,认识到不同的可能性。

商学院一个非常大的价值,在于你认识的同学和朋友带给你的不同视角。

NYU两年制MBA招生的人数每年大概在400个左右,我这一届MBA项目里,持中国大陆护照的同学是10个左右,加上一些非大陆护照但是说中文的同学,大概有40个左右,所以说中文的同学大概占比在10%左右。

他们的背景也没有一个太明显的行业分布,除了来自传统的金融、咨询行业之外,还有来自非主流行业的学生。

NYU会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会选择留在美国,我出于一些个人方面的考虑选择回到国内,但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在美国发展。

至于中国学生的就业,行业分布上与学校整体情况一致,集中在:投行、咨询和科技互联网这三个行业。

据我的观察,大部分同学还是通过学校的渠道来找工作,分为几个渠道:Job Posting, 以及校友、同学的推荐。
 
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,帮助很多同学顺利找到工作了,在这个过程当中,学校的Career Office起到的作用,是帮你打好基石,比如改简历及一些面试的模拟。

我个人感觉学校提供的校友网络(Alumni Network)以及身边的同学、上一届的学姐学长,他们给的帮助是会比较大的。这个过程中,我也感受到了NYU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学校。
 
纽约这座城市给大部分人留下的印象是比较高大上或是冷漠的, 但让我意外的是,整个读书、求职的过程中,大家其实很互帮互助。
 
比如找工作的有时候,有些同学会面试同一家公司,先面试的同学会回来主动把自己的面试题目告诉大家。

有许多同学对VC、PE行业感兴趣,而这也是NYU Stern的强项,因此有好几门课都是请来了明星教授,他们本身就是有很多年的行业经验,所以课堂的实践性会非常强。
 
比如VC的课程,会带着大家一起看不同的项目,做一些决策,而PE的老师会带大家建模、估值,做投资决定。

学生的Club组织里,也会带领大家进行PE、VC相关的社交,和在纽约的业内人士聊天,进一步了解行业。

这里我要很诚恳地说一句,不管从什么学校毕业,想去到顶尖的PE、VC都是挺难的一件事, 尤其是海外学生想进入Top Tier的机构,会难上加难。
 
目前的签证政策对留美的中国学生找工作确实会有一定影响。

现在的情况看,中国同学在海外找工作的难度系数确实会大一些。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你是雇主,面对同样的人才,Sponsor国际学生的成本会高很多,而且还会牵涉到H1B签证的问题:

如果没有抽中签证,这个好不容易招回来的位置又空缺了。因此他们不会优先考虑国际学生。

但我觉得也不能对形势太悲观,因为从身边的真实案例来看,大部分想要留在美国的同学还是很成功地留下来了。
 
一个人的职业转变主要要考虑的因素包括Location, Industry和Function三方面。三者通常不能兼顾,必须要有所取舍。
 
如果地点是你优先考虑的因素,那可能你需要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妥协,所以这件事是因人而异的,需要每个人仔细思考。

我其实很庆幸自己在纽约生活了两年,在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生活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人,包括很多创业者(Start Up),和他们进行沟通,或者一起合作一些项目都是有趣的体验。
 
另外,如果国内的大型公司在考虑拓展海外市场,第一选择很多时候也是纽约,因此NYU的学生也能会获得一些机会和国内公司进行对接。

从生活的角度来说,纽约的生活丰富多彩,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,很适合我这样打算只在美国几年时间的人好好体验。

这座城市的包容力也很强,在这样的氛围下,你会更容易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不再去逼迫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样子。

我觉得两年的留学经历,给我带来最大成长的地方在于,我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。
 
MBA提供了一个很安全的学习环境,可以让你试错、失败,再总结经验,从失败中站起来,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是有能力尝试和做成许多事情的。

这样一段体验,会对我今后的人生很有帮助,让我在面临不确定的工作和生活时,更加有勇气。

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纽约物价太高了,维系生活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成本。
 
对于之后想申请这个项目的同学,有一个建议,那就是诚实地接受和认识自己,通过Networking,和校友、长辈多聊聊:

分析自己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念MBA?人生中是否一定要有这个选择项?这个问题想得越清楚越明白,越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定。

 


分享到:
2019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 DBA PHD 上海总裁班 上海EMBA 资本经营 投融资 企业上市 PE私募股权 金融投资与资本运营 商业模式 上海EMBA 上海MBA 复旦大学MBA

版权申明: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复旦大学,上海复旦大学总裁班培训网仅提供课程信息展示,而非商业行为
复旦大学总裁班培训网提供技术支持  http://www.tsmba.org/ 沪ICP备11007365号-1
Copyrights © 2007-2019TSMBA.ORG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 

 

 

在线客服